Skip to main content
Advanced Search
Search Terms
Content Type

Exact Matches
Tag Searches
Date Options
Updated after
Updated before
Created after
Created before

Search Results

34 total results found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道教书籍

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

本篇采用李道纯祖师所注

太清真人络命诀

太清真人络命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言存守身神法术。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真灵位业图(图片版)

内容或有不全,仅供参考

上清骨髓灵文鬼律

《上清骨髓灵文鬼律》是上清天心派批断鬼神罪犯,驱邪辅正的律法基础。在这部鬼律中天心派描绘了一个组织严密的超自然官僚机构。在《上清骨髓灵文鬼律序》中明确指出驱邪院的隶属关系,“鬼律者,天曹割判,入驱邪院,北帝主而行之。玉格并行法仪式者,玉帝特赐驱邪院以掌判也。”

三洞众戒文

三洞众戒文。原题张万福编录。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

正一威仪经

道教正一派用以规范道教徒进行道教法事活动行为举止的经书,一卷,收录一百三十二条正一威仪,作者不详,假托元始天尊於玉清三华便殿授太上老君,而老君又将此授张道陵,称一切男女有善心者皆传与之。内容有正一受道威仪、法服威仪、入靖威仪、启奏威仪、读经威仪、讲经威仪、事师威仪等。为研究道教正一派科仪的文献材料。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

斋戒录

此书摘录六朝隋唐道书,概括解说道教斋戒仪法。全书分十五小节。其中斋戒叙、六种斋、二种斋、十二斋、八节斋、心斋等节,主要概述斋法种类及其功用。年六斋、月十斋、阴阳杂斋日等节,列举行斋宜选择之时日。洞玄灵宝六斋十直、斋直、释斋有九食法、说杂斋法、斋科、持斋诸小节,解说修斋须知事项及有关禁戒、书中所述斋法,多本于南朝陆修静、宋文明之说。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九真明科》,又名《玄都九真明科》。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包括两篇。其一为《太上九真明科》,分上中下三品,言传授上清经法之科仪戒律。

道德經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度人經

度人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是一部道教神学作品。被后世明代《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号称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一切法界之源头。是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派的核心经典

黃帝陰符經集注

经名:黄帝阴符经集注。原题伊尹等七家注。约成书於唐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另有《四库全书》本、《汉魏丛书》本等。

太上老君開天經

太上老君开天经。简称《开天经》。原不题撰人,约出朴南北朝。唐释明柴《决对传奕废佛僧事表》称:《开天经》账浮所造。当即指此经。一卷。底本出处:《万历续道藏》。参校本:《云笈七签》卷二。

太上經戒

太上经戒。撰人不详,约出朴南北朝。慕集上清、灵宝及天师道戒律六种。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三十八。

《南華真經》

《南華真經》又名《莊子》,《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引用現代譯文,和選取道藏郭象、成玄英所注。

太上老君大存思图注诀

撰人不详,约出矜南北朝。原本一春,分十八篇。现卉徒十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考:《云夏七签》卷四十三。

老子化胡經

老子化胡经,简称《化胡经》。相传西晋末道士王浮撰《化胡经》一卷,南北朝至唐代增为十卷。元世祖至元年间敕令焚毁。明《正统道藏》未收。

戒淫寶訓

二八佳人体似酥, 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 暗里教君骨髓枯。

重陽真人金關鎖玉訣

純陽真人渾成集

纯阳真人浑成集。唐吕纯阳撰。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