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高级搜索
搜索关键词
种类

精确匹配
标签搜索
日期选项
在此之后更新
在此之前更新
在此之后创建
在此之前创建

搜索结果

共找到了431个结果

中卷

大乘妙林经

观身品第四 尔时,大慈真人即从座起,稽首礼问,白天尊言:我等今众心自念言,天尊所说,微妙难思,烦恼真相,性无差别,其义幽微。我今等众亲承圣旨,得释所疑。将来众生,心根未悟,闻此大法,云何得解?天尊所说,三清非远,道即我身。一切众生闻身有道,未了斯义,益加疑网,当以何法得释彼疑,令诸众生泰然安乐? 天尊答曰:善哉善哉,大慈真士,於无量劫荷负一切众生苦恼,故於今日善发斯问。子今复座,吾当为说,令诸将来有心之人,使得安乐。若有众生,入我法门,闻我妙义,未能晓了,当以三法安慰其心,令得开悟。何谓三法?一者,若有...

下卷

大乘妙林经

众真说法品第七 尔时,侍座童子名曰善见,即从座起,稽首礼问,白天尊言;今日侍座,得闻希有微妙经典,身心踊跃,快乐难言。天尊所说,譬喻甚探,非是二乘所得闻见。善哉斯座,昔未曾经。诸微尘土一切众真,皆得集会,此诸大士,何以心力观诸法性,而得值遇微妙尊经?愿为开示,真人所行,观诸法性,令诸众生皆得开悟。 尔时,天尊叹善见言:善哉善哉,侍座童子乃能为诸将来众生,请我开演真人所行观诸法性。於是天尊告诸真人:汝今等众,遇我今日微妙光明,而得集会,不可思议。汝今等众皆悉上士,纯一无杂,明了法性。童子所请,愿我广说真人...

救苦妙经(注)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注)

太上 太者至大之称,上者尊崇之号。以其始乎太初太易之上,故曰太上。夫太易者,未见炁也,元始之初炁未之见也。太易变而为太初,太初者,炁之始也,先天元炁始见微芒。太初变而为太始,太始者,形之始也,渐有元炁之形矣。太始变而为太素,太素者,质之始也,元炁之形质具矣。太素变而为太极,太极者,混沌也,溟涬鸿蒙,状如鸡子,其中有精,弥纶无外,元炁凝而清浊未分也。太极既变则混沌开,而鸿蒙裂,於是清阳之炁升而为天,浊阴之炁降而为地。《易》曰:太极生两仪,是也。两仪生三才,即非浊非清,中和之炁,结而成人伦也。是谓道生一,一炁之混沌也...

茅山上清宗坛早课仙经

茅山上清宗坛早晚课仙经

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也。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诰之为诰,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为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验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此是往丛林者之规范,升仙者之梯蹬。 凡诵经者切须斋戒,严整衣冠,诚心定气,叩齿演音,然后朗诵。慎勿轻慢,交谈接语,务站端肃,念念无违。随愿祷祝,自然感应。 香赞 祥烟馥郁。瑞气氤氲。罗天海岳遍遥闻。列圣尽来临。赐...

茅山上清宗坛晚课仙经

茅山上清宗坛早晚课仙经

步虚 太极分高厚, 轻清上肃天。 人能修至道, 身乃作真仙。 行溢三千数, 时丁四万年。 丹台开宝笈, 金口为流传。 开经咒 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 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 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 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罗, 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尔时, 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 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 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 如盲见日月,我本太无中, 拔领无边际,庆云开生门, 祥烟塞死户,...

关于

茅山上清宗坛早晚课仙经

关于 取材于原《茅山上清宗坛早课仙经》和《茅山上清宗坛晚课仙经》。 作者:上清持伟 联系:user.cjw@gmail.com 版本:1.2 如有错字或错文,请邮件联系

太上玄门功课经序

太上玄门早晚课经全坛

窃以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得入道之门可以复元始之性,获修仙之路,得以晓自然之心。是故道者,住丛林焚香火,三千日里勤功,十二时中无怠,朝夕朝礼圣容,当输自己之诚,殷勤祝厘国祚,必获升仙之庆。且夫功课者何为者也?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验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

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

太上玄门早晚课经全坛

澄清韵 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 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举天尊 大罗三宝天尊 提纲 灵音到处。灭罪消愆。宝号宣时。扶危救难。 将当有早坛。 演教之偈。仰劳道众。随声应和。 单吊挂 上坛齐举步虚声。祝国迎祥竭寸诚。 当日陈情金阙内。今朝香霭玉炉焚。 皇图巩固山河壮。帝道遐昌日月明。 万明瞻仰尧舜日。岁稔丰登乐太平。 香供养。常清常静天尊。 提纲 钟鼓琳琅响彻天。十方肃清得安然。 天无氛秽朝元始。地无妖尘谒圣颜。 大启请 真...

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

太上玄门早晚课经全坛

步虚韵 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体。 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归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太上度人无量天尊。 小题纲 灵音到处,灭罪消愆。宝号宣时,扶危救难。 将当有讽经,演教之偈。仰赖道众,随声应和。 下水船 救苦天尊妙难求,身披霞衣屡劫修。 五色祥云生足下,九头狮子道前游。 盂中甘露时常洒,手中杨柳不计秋。 千处寻师千处降,爱河常作渡人舟。 诵经功德不思议,孤魂滞魄早超升。 香供养 十方救苦天尊 题纲 救苦天尊妙难求,开化人天渡众生。 存亡两途皆利济,与众讽诵救...

太元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傳——繁体

太元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傳

弟子中候仙人李遵字安林撰 真人姓茅,諱盈,字叔申,咸陽南關人也。姬胄分根,氏族於茅。積德累仁,祚流百世。誕縱明賢,繼踵相承。 高祖父,諱蒙,字初成,一字本初,深識玄遠,察覽興亡,知周之衰,不仕諸侯,乃師於北郭北阿鬼谷先生,遂隱崋山,盤桓雲峰,逍遙幽岫,靜念神仙,高抗蕭寥,絕塵人間也。道成,以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於崋山之中,乘雲駕龍,白日昇天。先是時,其邑謠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曰:「此仙人之謠,勸帝求長生之事。」於是始...

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简体

太元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傳

弟子中候仙人李遵字安林撰 真人姓茅,讳盈,字叔申,咸阳南关人也。姬胄分根,氏族于茅。积德累仁,祚流百世。诞纵明贤,继踵相承。 高祖父,讳蒙,字初成,一字本初,深识玄远,察览兴亡,知周之衰,不仕诸侯,乃师于北郭北阿鬼谷先生,遂隐崋山,盘桓云峰,逍遥幽岫,静念神仙,高抗萧寥,绝尘人间也。道成,以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于崋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先是时,其邑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谣歌而问其故,父老具对曰:「此仙人之谣,劝帝求长生之事。」于是始...

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茅盈祖师——解文

太元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傳

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出生于今陕西咸阳。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道教称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据《梁书•陶弘景传》记载:“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坛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此掌山,固谓之茅山。” 出身名门,神仙世家 茅君,名盈,字叔申,南关人也。《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十月初三出生,出生时红霞盈天三日,故取名茅盈。汉宣帝元康二年,有司奏报浙江丹阳句曲山有茅真人,中昼飞升,万姓瞻睹。 据《云笈七签卷九十六 赞颂部赞...

東嶽大生寶懺-繁体

东岳大生宝忏

淨天地咒淨壇 啟白 香騰端靄,溶溶徧滿於太虛;人秉精誠,翼翼敢違於咫尺。恭焚寶香,上啟供養,東嶽泰山青帝廣生帝君,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九天司命上卿真君,上殿至聖威雄炳靈仁惠王,東嶽淑明皇后,護國西齊大王,蓬玄空洞洞天仙官,長白山儲副仙官,梁父山儲副仙官,聖嗣祐靈侯惠靈侯靜鑑大師宣靈侯,四嶽四天聖帝,左右上相張康二大聖,顯應千聖小王地府崔府君,蒿里丈人增福相公,昭惠靈顯王,護國顯應王,清源妙道真君,義勇武安王崇寧真君,護國嘉應公河靈派侯,六部尚書、善部尚書、惡部尚書,六曹卿監鎮殿二將軍,左右金吾衛將軍,三元吳客三...

东岳大生宝忏-简体

东岳大生宝忏

净天地咒净坛 启白 香腾端霭,溶溶遍满于太虚;人秉精诚,翼翼敢违于咫尺。恭焚宝香,上启供养,东岳泰山青帝广生帝君,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九天司命上卿真君,上殿至圣威雄炳灵仁惠王,东岳淑明皇后,护国西齐大王,蓬玄空洞洞天仙官,长白山储副仙官,梁父山储副仙官,圣嗣佑灵侯惠灵侯静鉴大师宣灵侯,四岳四天圣帝,左右上相张康二大圣,显应千圣小王地府崔府君,蒿里丈人增福相公,昭惠灵显王,护国显应王,清源妙道真君,义勇武安王崇宁真君,护国嘉应公河灵派侯,六部尚书、善部尚书、恶部尚书,六曹卿监镇殿二将军,左右金吾卫将军,三元吴客三...

长生十二神

上清持伟-命理笔记 基础知识

状态 甲 丙 戊 庚 壬 乙 丁 己 辛 癸 长生 亥 寅 寅 巳 申 午 酉 酉 子 卯 沐浴 子 卯 卯 午 酉 巳 申 申 亥 寅 冠带...

混元

云笈七签 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

混元者,记事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一生焉,元气运行而天地立焉,造化施张而万物用焉。混沌者,厥中惟虚,厥外惟无,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广大之旨,虽典册未穷,秘妙之基,而玄经可见。古今之言天者一十八家,爰考否臧,互有得失。则盖混天仪之述,有其言而亡其法矣。至如蒙庄《逍遥》之篇,王仲任《论衡》之说,《山海经》考其理舍,列御寇书其清浊,汉武王黄道,张衡铜仪,周髀之书,宣夜之学,昕天安天之旨,晁崇、姚信之流,义趣不同,师资各异。所以虞喜、虞耸、刘焯、葛洪,宋有承天,梁有祖恒,唐朝李淳风,皆有...

空洞

云笈七签 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

道君曰:元气于眇莽之内,幽冥之外,生乎空洞。空洞之内,生乎太无。太无变而三气明焉。三气混沌,生乎太虚而立洞,因洞而立无,因无而生有,因有而立空。空无之化,虚生自然。上气曰始,中气曰元,下气曰玄。玄气所生出乎空,元气所生出乎洞,始气所生出乎无。故一生二,二生三,三者化生以至九玄,从九反一,乃入道真。气清成天,滓凝成地,中气为和,以成于人。三气分判,万化禀生;日月列照,五宿焕明。上三天生于三气之清,处于无上之上,极乎无极也。

混沌——主

云笈七签 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

《太始经》云: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蒙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玄黄。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湛湛空成。于幽原之中而生一气焉。化生之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共生无上也;自无上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生中二气也,中三气也;中二气、中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成玄老也;自玄老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下三气也;下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成太上也。《灵宝经》曰:一气分为玄、元、始三气,...

混洞

云笈七签 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

《太真科》云:混洞之前,道气未显。于恍莽之中,有无形象天尊,谓无象可察也。后经一劫,乃有无名天尊,谓有质可睹,不可名也。又经一劫,乃生元始天尊,谓有名有质,为万物之初始也。极道之宗元,挺生乎自然。寿无亿之数,不始不终,永存绵绵。消则为气,息则为人。不无不有,非色非空。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道」。

劫运

云笈七签 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

《上清三天正法经》云:天圆十二纲,地方十二纪。天纲运关,三百六十轮为一周;地纪推机,三百三十轮为一度。天运三千六百周为阳勃,地转三千三百度为阴蚀。天气极于太阴,地气穷于太阳。故阳激则勃,阴否则蚀,阴阳勃蚀,天地气反。天地气反,乃谓之小劫。小劫交则万帝易位,九气改度,日月缩运。陆地通于九泉,水母决于五河,大鸟屯于龙门,五帝受会于玄都。当此之时,凶秽灭种,善民存焉。天运九千九百周为阳蚀,地转九千三百度为阴勃。阳蚀则气穷于太阴,阴勃则气极于太阳。故阴否则蚀,阳激则勃。阴阳蚀勃,则天地改易。天地改易,谓之大劫。大劫交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