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
【原文】
其政闷闷[1],其民醇醇[2];其政察察[3],其民缺缺[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5]?其无正[6]也。正复为奇[7],善复为妖[8]。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9],直而不肆,光[10]而不曜。
【注释】
[1]闷闷:质朴的样子。
[2]醇醇:淳朴厚道的样子。
[3]察察:严苛的样子。
[4]缺缺:狡黠、抱怨、不满足的样子。
[5]极:终极,最后的结果。
[6]正:定准,标准。
[7]奇:邪,诡异不正。
[8]妖:恶。
[9]刿(guì):戳伤。
[10]光:放光,这里指高尚的人格之光。
【解析】
如果统治者施政宽厚质朴,那么百姓自然也会非常淳朴;如果统治者施政严厉,那么百姓自然也会变得狡诈。
灾祸啊,总是被幸福所依傍;幸福啊,其中也总是潜伏着灾祸。谁又能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变化有没有终点?福与祸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常的情况可以变得反常,善良也可以变成邪恶。人心对这种事情的迷惑,也算是由来已久了。
因此,圣人端庄方正却没有伤害过别人,棱角分明而不会戳伤他人,性格直率但不放肆,人格魅力光芒四射但从不炫耀自己。
【名家注解】
河上公:
其政教宽大,闷闷昧昧,似若不明也。政教宽大,故民醇醇富厚,相亲睦也。其政教急疾,言决于口,听决于耳也。政教急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踈薄。
倚,因也。夫福因祸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修道行善,则祸去福来。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祸福更相生,谁能知其穷极时。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身,其无国也。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上为诈也。善人皆复化上为妖祥也。言人君迷惑失正以来,其日已固久。
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刿,伤也。圣人行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也。圣人虽有独见之明,当如暗昧,不以曜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