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原文】
重为轻根[1],静为躁君[2]。是以君子[3]终日行不离辎重[4]。
虽有荣观[5]、燕处[6],超然。奈何万乘之主[7]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注释】
[1]根:根本,根基。
[2]君:统治者,主宰。
[3]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有道的人。这里指理想的君主。
[4]辎(zī)重:军队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5]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这里指华美的生活。
[6]燕处:安然处之,安居之地。
[7]万乘之主: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之主。乘,古代兵车的数量单位。
【解析】
稳重是轻浮的根本,宁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德行再理想的君主,如果整日奔走,也离不开装载着食物和衣服的车辆。
虽然享受着华美的生活,却能够保持一颗安然的心,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可为什么拥有强大实力的君主,还会以轻率的态度处理天下的大事呢?
轻率浮夸会失去稳重的根基,而急躁妄动则会丧失主宰天下的宁静之心。
重与轻,静与动是两个对立的存在,然而老子却认为矛盾双方定然有一方是根本所在。在轻重关系中,重是轻的根本,如果只重视轻而忽略了重,会失去根本,整个矛盾依存的系统也就破灭了,静与动的道理也是如此。
这一观点是为其政治观点服务的。老子认为,很多大国统治者所享有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所推行的霸权式统治就是轻浮和躁动,必然会使他们失去稳重和宁静这一治国的根本,国家定然不会长久。如果遵守大道,以静与重为本,则国泰民安。
【名家注解】
河上公:
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之花叶轻故零落,根重故长存也。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故能变化,虎躁故夭亏也。辎,静也。圣人终日行道,不离其静与重也。
荣观,谓宫阙。燕处,后妃所居也。超然,远避而不处也。奈何者,疾时主伤痛之辞。万乘之主谓王。王者至尊,而以其身行轻躁乎?疾时王奢恣轻淫也。
王者轻淫则失其臣,治身轻淫则失其精。王者行躁疾则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