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1];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2],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3],复归其明[4]。无遗身殃,是谓“袭常[5]”。
【注释】
[1]子:指“道”所孕育而生的世间万物。
[2]兑:口,指嗜欲的感官。引申为孔穴。
[3]光:智慧之光,这里指“明”发出的光亮。
[4]明:自明,内省。
[5]袭常:承袭往常。常,这里指永恒的道。
【解析】
天地间必然有一个最开始的元素,也就是“道”,它就是孕育万物的本源。既然得知了本源,就能知道它所孕育的万物;既然知道了万物,就该坚守本源。如此一来,就可以终生没有消亡的危险。
堵塞嗜欲的感官,关闭嗜欲的门径,就不会因嗜欲的驱使而辛苦一生;打开嗜欲的空穴,使嗜欲的事情达成,则终生都难以得到安宁。
能够看清细微的事物,称之为“明”,能够坚守柔弱则称之为“强”。使用内心智慧的光明,恢复自省的明智,不给自己遗留灾祸。这就是所说的“承袭永恒的道”。
【名家注解】
河上公:
始,道也。道为天下万物之母。子,一也。既知道已,当复知一也。已知一,当复守道反无为也。不危殆也。
兑,目也。使目不妄视也。门,口也。使口不妄言。人当塞目不妄视,闭口不妄言,则终生不勤苦。开目视情欲也。济,益也。益情欲之事,祸乱成也。
萌芽未动,祸乱未见为小,昭然独见为明。守柔弱,日以强大也。用其目光于外,视时世之利害。复当返其光明于内,无使精神泄也。内视存神,不为漏失。人能行此,是谓习修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