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的页面
卷之十六
苟富而骄。 传曰:坐井观天而小物,逸居无教以自甘。马前呈晏御之能,龙断奋螳蜋之臂。繁台阁上,区区求捧砚之名;蔡水河边,我我炽软盘之醼。此皆苟富者之所以为骄者也。尔自为骄,谁美尔为骄哉。惜其...
卷之十五
侵人所爱。 传曰:许真君在世日,尝於南昌诛一蛇精。道侣愿从者,无虑千数。真君止选素所知者三百人,与之偕行。既而,夜宿山下,又虑其修行无力,因向火取三百块炭,变为三百美人,遣令试之。及明验视...
卷之十四
窃人之能。 传曰:碧陵迦婆蹉过河,忽闻莲香河神责之曰:尊者为阿罗汉,何故偷我香?蹉曰:香自至鼻,何名为偷。窃尝三复斯言,大有深旨。大抵香尘自如,以我鼻根,起诸齅识,分别曰香。按如佛法,即名...
卷之十三
愿人有失。 传曰:《涅盘经》云:诸修心人,要当以六法平等智力,摄制自心,必使於运用时,一切平等。云何为六?一者如响平等智力,二者如镜像平等智力,三者如幻平等智力,四者清净平等智力,五者世法...
卷之十二
射飞。 传曰:太上曰:混沌既分,天地乃位,清气为天,浊气为地,阳精为日,阴精为月,日月之精为星辰,和气为人,傍气为兽,薄气为禽,繁气为虫。种类相因,会合生育,随其业报,各有因缘。然则人之与...
卷之十一
知过必改。 传曰:颜子不贰过,孔子称之。不贰者,念起于中,即念而改,不复贰於行事也。太抵过贵乎改,过而不改,真为过矣。其过也,可胜言哉。是以君子一闻其过,无不速改。昔寇莱公准,自少富贵,享...
卷之十
凌孤逼寡。 传曰:矜孤恤寡,上文既已定为善人。凌孤逼寡,今复定为罪目。然则孤可凌,而寡可逼乎?惜其不知已得度世者,尚犹不忘念其孤寡,况未得度世者乎?昔石光祖师,真定初之官,道过潭州,闻圜通...
卷之九
轻蔑天民。 传曰:轻蔑天民,此特刻核之辈,旋踵及祸,固无足道。请以一二爱民君子言之,庶几皆知则效。昔韩忠献公琦,初为益利路体量安抚使,拯济饥民,所活者一百九十余万。及镇河北,适河决,岁又大...
卷之八
刚强不仁。 传曰:孔子以刚为近仁,太上以刚为不仁,圣人之言,岂相戾哉。孔子所取之刚,乃刚毅之刚,确然不夺乎内,君子之刚也,有杀身以成仁,故曰近仁。又曰根也,慾焉得刚。太上所戒之刚,乃刚强之...
卷之七
慢其先生。 传曰:先生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片言之悟,一字之传,皆所自也,其可慢乎?昔胡安定瑗之为先生也,如钱藻之渊笃,孙觉之纯明,范纯仁之直温,钱公辅之简谅,皆一时知名之士,其於...
卷之六
所作必成。 传曰:世间无不成之事,天下皆可作之人。苟有其志,无不成也。昔张仲宾之祖,本一善谋利者,但水翻然改图,笃意教子。其子仲容、仲宾,果皆登第。明年,仲安又登第。于令仪本一市井小民,亦...
卷之五
施恩不求报。 传曰:君子有心於施恩,无心於求报。苟有心於求报,即是利在於报。初非为人,报未必可求,而怨必先之,乌足谓之恩哉。是以不求之报,常见於无心之恩。昔尚霖为巫山令,邑尉李铸最强悍,无何感...
卷之四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传曰:文殊问道场於维摩曰:如何是道场?维摩曰:平心是道场。赵州问道於南泉曰: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心是道。然则平心,即道欤,道场欤。欧阳文忠修好贤乐善,...
卷之三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传曰:按经所说,诸类众生,一身具足一切形质,随造随成。无明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润为湿生,欻起烦恼为化生。於此四生,人复析为十二类生。於十二类生,每类又各有八...
卷之二
忠孝。 传曰:东卿司命曰:有萧邈之才,绝众之望,养其浩然,不营富贵。或至贞至廉,不食非己之食,不衣非己之衣,纷华不能散其正气,万乘不能激其名操。或先世有功,流逮後嗣,易世练化,改氏更生。此...
卷之一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传曰:一念未起,则方寸湛然,有同太虚。何者为善,何者为恶,及一念纔起,趣向不同。善恶既殊,祸福即异。此太上所以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也。大抵一念起处,即祸福之...
表叙、纪述灵验
进太上感应篇表 臣莹微言,凝旋重道,深嘉太上之格言;锓梓迄工,幸毕微臣之素愿。辄僭闻于渊听,用祗答于晨恩。臣惶惧惶惧,顿首顿首。臣窃观宝藏之诸经中,有瑶编之大训,本慈悲而救物,爰谆...
太上感应篇原文+白话文版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 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
清静经原文+注解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纔言可道,即非常道。既不可道,何以名道?咦,只這道之一字,已道了也。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
龍王法懺
爾時 道言天尊以上元年三界之中像是龍漢二年下于中國觀此南閆浮提世界之中誅仙流行疫毒疾病國灾傷殘五穀不收再告世尊懇念衆生受誅苦惱廣大神通或現光明與四海龍王男女七千二百余人宣揚上告普救世人受持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