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三十九

【原文】

    昔之得一[1]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2]。

    其致之[3],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4];神无以灵,将恐歇[5];谷无以盈,将恐竭[6];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7]。

    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琭琭[8]如玉,珞珞[9]如石。

    【注释】

    [1]一:即“道”。

    [2]正:首领。

    [3]其致之:推而言之。

    [4]废:荒废,引申为崩塌。

    [5]歇:停歇,停止,引申为灭绝。

    [6]竭:枯竭。

    [7]蹶:跌倒,此处指垮台。

    [8]琭琭:有光泽的样子,形容美玉。

    [9]珞珞:坚硬的样子,形容石头。

    【解析】

    以往得到过“道”的:天得道则清明,地得道则安宁,神得道则显灵,山谷得道则充盈,万物得道则可以生长,侯王得道则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以此推而言之,天如果不清明,就会崩裂;地如果不宁静,就会崩塌;神如果不显灵,就会消亡;山谷如果不充盈,就会枯竭;万物如果不生长,就会灭绝;侯王如果不能成为首领,政权就会旁落。

    所以,贵以贱作为根本,高以下作为基础。侯王自称“孤、寡人、不穀”,这难道不是以低贱作为根本?是的!所以,至高的荣誉是不需要赞誉的,得“道”的人不愿做光彩的美玉,而愿意成为坚硬普通的石头。

    由此可见,没有百姓的平凡就没有帝王的尊贵,没有石头的普通也就没有宝石的珍贵……所有高高在上的事物,其地位都是由更多低下的物质给予的,要珍惜这些低下的事物,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

    【名家注解】

    河上公:

    昔,往也。一,无为,道之子也。言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言地得一故能安静不动摇。言神得一故能变化无形。言谷得一故能盈满而不绝。言万物皆须道以生成。言侯王得一故能为天下平正。

    致,诫也。谓下六事也。言天当有阴阳弛张,昼夜更用,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将恐分裂不为天。言地当有高下刚柔,节气五行,不可但欲安静无已时,将恐发泄不为地。言神当有王相囚死休废,不可但欲灵变无已时,将恐虚歇不为神。言谷当有盈缩虚实,不可但欲盈满无已时,将恐枯竭不为谷。言万物当随时生死,不可但欲长生无已时,将恐灭亡不为物。言侯王当屈己以下人,汲汲求贤,不可但欲贵高于人无已时,将恐颠蹶失其位。

言必欲尊贵,当以薄贱为本,若禹稷躬稼,舜陶河滨,周公下白屋也。言必欲尊贵,当以下为本基,犹筑墙造功,因卑成高,不下坚固,后必倾危。孤寡喻孤独,不毂喻不能如车毂为众辐所凑。言侯王至尊贵,能以孤寡自称,此非以贱为本乎?以晓人。嗟叹之辞。致,就也。言人就车数之,为辐、为轮、为毂、为衡、为舆,无有名为车者,故成为车。以喻侯王不以尊号自名,故能成其贵。琭琭喻少,珞珞喻多,玉少故见贵,石多故见贱。言不欲如玉为人所贵,如石为人所贱,当处其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