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道經(一)

道[1]可道[2],非常道;名[3]可名[4],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5]。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6]。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7]之玄。玄之又玄[8],众妙之门[9]。

    【注释】

    [1]道:名词,这里指宇宙本原。引申义为万物的根本、真理、原理、规律等。

    [2]道:动词,说明,讲清楚。

    [3]名:名词,①中“道”的形态。

    [4]名:动词,表明,与②中“道”同理。

    [5]母:母体,源头。

    [6]徼(jiào):边界,分界线。这里意为事物的表象。

    [7]谓:称谓,这里意为“可以叫作”“称呼……为”。

    [8]玄:玄妙,深奥,无法探究。

    [9]门:大门,门户,这里指产生宇宙玄奥的地方,或暗指认识宇宙玄奥的法门。

    【解析】

    “道”是无法用言语清晰地表达出来的,如果可以,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道”;“道”的形态和概念如果可以为其定名,就不可能是“道”永恒的形态与概念。

    天地间任何事物产生时都是不确定的,也不能用语言来述说其状态,这就是整个混沌的宇宙的源头;然而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根源,这部分能用言语表明的概念,称之为孕育的母体。

    因此,保持虚无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玄妙的本质;保持实有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所体现出来的表面现象。

    其实,“虚无”和“实有”出于同一个“道”,只不过是“道”不同的一面。“虚无”和“实有”两者组合在一起,会有无数种玄妙的可能(不确定的组合,如上有下无,内有外无等)。这些无法确定的组合甚至更玄妙的东西正是“道”,换句话说,“有”和“无”就像是支撑起“道”的“众妙之门”。

    【名家注解】

    河上公:

    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

    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

    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也。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徼,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

    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也。天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也。能之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