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1]民,将以愚[2]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3];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4]。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5]矣,然后乃至大顺[6]。
【注释】
[1]明:伪诈,巧智,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聪明”。
[2]愚:敦厚,朴实。
[3]贼:祸害,祸患。
[4]稽式:法则,楷模。
[5]反:同“返”,返回。
[6]大顺:完全顺应自然规律,顺应“道”。
【解析】
古代善于行使“道”的人,并不是让百姓变得聪明巧智,而是让百姓变得质朴、纯真。
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往往就是因为他们过于巧智。因此,用巧智治理国家,必然是国家的祸患;不用巧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
能够懂得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也就懂得了治国的法则。总是处于领悟这个法则的状态,就是最高的德行。最高德行深不可测,远不可及,与万物一同回归质朴的原点,最终顺应“道”的理念。
【名家注解】
河上公:
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不以道教民明智巧诈也,将以道德教民,使质朴不诈伪。
民之所以难治者,以其智太多而为巧伪。使智慧之人治国之政事,必远道德,妄作威福,为国之贼也。不使智慧之人治国之政事,则民守正直,不为邪饰,上下相亲,君臣同力,故为国之福也。
两者谓智与不智也。常能知智者为贼,不智者为福,是治身治国之法式也。玄,天也。常能知治身及治国之法式,是谓与天同德也。玄德之人深不可测,远不可及也。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万物欲益己,玄德欲施与人也。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故能至大顺。顺天理也。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