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二十七

【原文】

    善行,无辙迹[1];善言,无瑕谪[2];善计,不用筹策[3];善闭,无关楗[4]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5]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6]人,故无弃人[7];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8]。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释】

    [1]辙迹:车轮碾过后留下的痕迹。

    [2]瑕谪:美玉上的瘢痕,引申为瑕疵、缺憾。

    [3]筹策:古代计算时使用的工具。

    [4]关楗:门闩。横的称之为“关”,竖的称之为“楗”。

    [5]绳约:用绳捆绑,引申为束缚、约束。

    [6]救:阻止,挽救,帮助。

    [7]弃人:无用之人。

    [8]资:借鉴。

    【解析】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行走的痕迹;擅长于言谈的人,在说的时候没有任何瑕疵;善于计算的人,在做算术的时候不必借助计算工具;善于守护门户的人,不用门闩也不会让他人轻易打开门户;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打结,别人也很难解开。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人尽其才,在圣人眼里没有无用之人;圣人也总是善于物尽其用,所以在他眼中没有无用之物。这是一种承载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因此,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之人的老师,而不善之人可以帮助善人自我反省。常人如果不把那些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也不借鉴那些不善的人的经验、教训,即使本人非常聪慧,也会变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所在。

    老子将“自然无为”扩展到更广泛的生活领域,以“善行”“善言”“善数”等例子,说明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自然的“道”的规律,那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最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名家注解】

    河上公:

    善行道者求之于身,不下堂,不出门,故无辙迹。善言谓择言而出之,则无瑕疵谪过于天下。善以道计事者,守一不移,所计不多,则不用筹策而可知也。善以道闭情欲、守精神者,不如门户有关楗可得开。善以道结事者,乃可结其心,不如绳索可得解也。

    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者,欲以救人性命,使贵贱各得其所也。圣人所以常教民顺四时者,欲以救万物之残伤。圣人不贱石而贵玉,视之如一。圣人善救人物,是谓袭明大道。

    人之行善者,圣人即以为人师。资,用也。人行不善者,圣人犹教导使为善,得以给用也。独无辅也,无所使也,虽自以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能通此意,是谓知微妙要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