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原文】
知其雄[1],守其雌[2],为天下谿[3]。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4],复归于无极[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6]。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7],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8]。
【注释】
[1]雄:刚劲,强大。
[2]雌:柔弱,谦下。
[3]谿(xī):通“溪”,溪谷,溪涧。
[4]忒:过失。
[5]无极:永恒真理,宇宙的原始状态。括号中的六句疑为后人所加。
[6]谷:山谷,深谷。比喻胸怀宽广。
[7]器:器物。代指万事万物。
[8]割:割裂,损害。
【解析】
了解强盛的道理,却能安然处于柔弱的位置,做天下的溪谷,容纳万物;做天下的溪谷,自身就能具备常理与正德,归回婴儿般纯洁的状态。
懂得清明的德行,(却能安然处于幽暗的地方,做天下的榜样,如此就能保持美德而没有过失,回归宇宙的原始状态。深知荣耀的道理,)却能安然地处于卑下的地位,做天下的深谷;做天下的深谷,就能修缮常理与德行,返璞归真。
质朴的状态分散后往往能聚合成具体的事物,有“道”的人依据这一原则沿用质朴,就能超越群伦。因此,完善的政治也是不可损害和分割的。
真正懂得一些道理的人往往会做出不同的事情,真正知道“雄”的人,则会安然地选择“雌”。引申到生活和政治中,就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财富的人,往往不会过多地拥有和触碰世人所能看到的财富(金钱),而是与财富保持距离;一个真正懂得治理国家的领袖,往往不会特意采取什么措施和法令,而是选择无为而治。这又再次回到老子所说的“道”的意义,也就是回归自然、顺从自然的状态,这样才是真正地拥有智慧。
【名家注解】
河上公:
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虽自知其尊显,当复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谿也。人能谦下如深谿,则德常在,不复离于己。当复归志于婴儿,蠢然而无所知也。
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其德常在。人能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于己,不复差忒。德不差忒,则长生久寿,归身于无穷极也。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人能知己之有荣贵,当复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足,止也。人能为天下谷,则德乃常止于己。复当归身于质朴,不复为文饰。
器,用也。万物之朴散则为器用也。若道散则为神明,流为日月,分为五行也。圣人升用则为百官之元长也。圣人用之则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割,治身则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精神也。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