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三十二

【原文】

    道常无名,朴[1]。虽小[2],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3]。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之。知之,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注释】

    [1]朴:质朴,形容“道”的原始状态。

    [2]小:隐微,形容“道”隐而不见。

    [3]宾:臣服。

    【解析】

    “道”一直没有名字和形状,但它一直处于一种质朴的状态。它虽然隐微不可见,但这个世间没有什么人能够使它臣服。如果侯王能够懂得并遵守“道”,那么世间万物都会臣服在他的脚下。

    天地阴阳交合的时候,就会降下甘露,没有谁能够命令它,但是它会自然而均匀。

    万物生长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名字,既然名称已经有了,也就知道彼此之间的界线,知道界线后不去逾越也就不会出现危险了,就像“道”与天下的关系如同大海与山川谷壑的关系一样。

    简单而言,河流终会流入大海,而天下终会归于“大道”,所以万物在了解了自己的名字和界线之后,应该遵守其道,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危险了。这正是“质朴的道”的含义。

    【名家注解】

    河上公:

    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也。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天下不敢有臣使道者也。侯王若能守道无为,万物将自宾服,从于德也。

    侯王动作能与天相应和,天即降下甘露善瑞也。天降甘露善瑞,则万物莫有教令之者,皆自均调若一也。

    始,道也。有名,万物也。道无名能制于有名,无形能制于有形也。既,尽也。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叛道离德,故身毁辱也。人能法道行德,天亦将自知之。天知之,则神灵祐助,不复危怠。譬言道之在天下,与人相应和,如川谷与江海相流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