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五十

【原文】

    出生入死[1]。生之徒[2],十有三[3];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4]。

    盖闻善摄生[5]者,陆行不遇兕[6]虎,入军不被[7]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释】

    [1]出生入死:出生和死亡,引申为离开了生存之后必然走向死亡。

    [2]徒:之类的人。

    [3]十有三:十分之三。

    [4]生生之厚:奉养过厚、营养过剩。这里指生存的欲望过于强烈从而导致了弊病。

    [5]摄生:养生,这里指养护生命。

    [6]兕(sì):犀牛一类的独角野兽,这里泛指野兽。

    [7]被:接触,遭受。

    【解析】

    一个人由出世而生,最后入土而死。世间长寿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人活着,却在死亡之地行动的人,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人为了追求长生而养护自己的生命,以至于过分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从而糟践并缩短了自己本该长久的生命。

    听说那些真正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任意行走也不会遇到猛虎、犀牛等野兽,在进入打仗的队伍中也不会被武器伤到;犀牛这样的野兽在他身上无处用角,老虎这样的野兽在他身上无处使用利爪,兵器在他身上无处使用利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没有进入死亡的区域,他本身也没有任何致命的弱点。

    老子认为,死亡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想要养护生命而营养过剩,导致生命缩短,另一种是进入凶险的死地而导致伤亡。世人为了养护生命而去争夺利益,而“道”的思想是不争和清静无为,不争则不会过盛,无为则远离死地,以此养护生命才是顺应自然的正确方法。

    【名家注解】

    河上公:

    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生。入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劳神惑,故死。言生死之类各有十三,谓九窍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舌不妄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求生,动作反之十三死地也。问何故动之死地也?言人所以动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违道忤天,妄行失纪。

    摄,养也。自然远避,害不干也。不好战以杀人。养生之人,兕虎无由伤,兵刃无从加也。问兕虎兵甲何故不加害之?以其不犯上十三之死地也。言神明营护之,此物不敢害。